首頁    >   資訊   >   財報直擊

中芯國際2023年Q3財報深度解讀

北京時間11月9日晚,中芯國際發佈了2023年三季度財報,公司總收入和淨利潤均小幅低於本就不高的市場預期。


(圖:中芯國際業績快報;資料來源:公司三季報、彭博)


具體來看,公司今年三季度總收入117.80億元,同比下滑10.56%;淨利潤11.36億元,同比大跌72.8%;19.8%的毛利率也出現環比下降。


(圖:中芯國際主要財務指標發生變動的情況、原因;資料來源:公司三季報)


如此大幅的業績同比下滑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官方的解釋是“由於晶圓銷售減少以及產能利用率的下降”。公司三季度晶圓出貨量約153.7萬片,較去年同期的179.8萬片有明顯下滑。


(圖:中芯國際晶圓出貨量情況;資料來源:公司三季度業績發佈會)


這主要是因為近幾年消費電子處於景氣度低點,以智慧手機為例,自2021年末以來出貨量同比連續下滑,終端需求增速放緩也拖累了晶圓的需求。


(圖: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情況;資料來源:Canalys)


與此同時,中芯國際還在不斷加大資本開支,三季報顯示,公司三季度資本開支環比增加23.3%,全年資本開支預計上調至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46億元)左右。

8月上旬,中芯國際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資本支出的最大部分是用於增加產能,未來的增長主要是面向高端制程的12英寸晶圓,三季度,公司月產能從去年四季度末的71.4萬片增至79.6萬片。


(圖:中芯國際月產能及產能利用率情況;資料來源:公司三季度業績發佈會)


需求減少的同時產能還在增加,使得公司三季度產能利用率只有77.1%,遠低於去年三季度的92.1%,空置產能導致的固定成本增加大幅削弱了利潤空間。

即便如此,中芯國際股價自10月初至三季報發佈前已經反彈了超20%,為什麼中芯國際的股價能和業績表現“背道而馳”?


(圖:中芯國際近5月股價走勢;資料來源:漲樂全球通)


我們知道,股票交易的其實是預期,中芯國際雖然業績表現同比大幅下滑,但市場對此已經有所預期,而且中芯國際所處的晶圓代工行業,正是中美晶片博弈的暴風眼,所以短期業績表現並非決定股價走勢的唯一因素。

投資者還關心中芯國際在縮小晶片制程代差以及國產替代方面的成效。

華為此前推出了搭載7nm制程自研晶片的Mate 60系列手機,市場猜測該晶片正是由中芯國際代工生產,這意味著中芯國際在高端制程晶片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縮小了與台積電之間的代差。

正如前臺積電副總裁林本堅所說,美國制裁也難以阻擋中芯國際在晶片制程上的進步。


(圖:中芯國際與台積電晶片制程代差;資料來源:景順長城)


因此,從Mate 60發佈,宣告華為重回高端5G手機市場以來,包括中芯國際在內的華為產業鏈公司股價都迎來大漲。

而且華為還將明年智慧手機出貨量目標定位1億部,這將大幅提振中芯國際的晶片代工業務,有望將大量的閒置產能加以利用。

另一方面,晶片國產替代的推進也使得中芯國際國內營收占總收入比例逐季提升,截至三季度已經達到84%。


(圖:中芯國際收入—按地區劃分;資料來源:公司三季度業績發佈會)


不過短期來看,公司四季度業績指引仍舊低於市場預期,預計四季度銷售收入將環比增長1%~3%;毛利率則將繼續承受新產能折舊帶來的壓力,預計在16%~18%之間,兩著均低於市場預期。


(圖:中芯國際四季度業績指引,資料來源:公司三季度業績發佈會)

在前期市場已經有較大反彈的情況下,這樣的業績表現難以支撐市場短期繼續上漲,業績的回暖可能也尚需時日。


參考資料


中芯國際2023年三季度財報
北京商報,《宣發“撞車” 華為蘋果爭鋒》
景順長城,《中國芯未來夢 2023半導體洞察報告》
財聯社,《機構預計國內手機市場將觸底反彈》
中國基金報,《超預期!“晶片一哥”資本開支大增26%》
海豚投研,《中芯國際: 週期漫長,苦等東風》
Canalys. Global smartphone market declines 1% in Q3 2023 as major players on path to recovery.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uawei, SMIC chip advances cannot be stopped by ‘futile’ US sanctions, says TSMC and semiconductor veteran.
內容支援:Yiwealth


免責聲明:
*本次財報季個股池選取標準:截至2023年10月19日,恒生科技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和納斯達克指數前十大權重股。
本欄目內容來自Yiwealth,僅代表相關平臺觀點,並不代表我司的立場和觀點。
本資料內容及其資料並不構成任何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為售賣任何證券、產品或投資作出招攬、提出要約、意見或推薦,或對任何證劵、產品或投資的收益或是否合適提供法律、稅務、會計、投資意見或服務。閣下應審慎評估及評定任何投資的效益及風險,如有疑問,閣下應就此諮詢專業顧問。准投資者應進行所須或適當的獨立調查,包括評估所涉及的投資風險。本資料僅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內的使用者而設,所提供的資訊不得於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分發,並不應被視為在任何的國家、地區或司法管轄區中(為免生疑問,包括美國),對投資、產品或服務的邀請、要約、建議或招攬。非香港投資者有責任遵守其相關司法管轄區的所有適用的法律及法規。如有任何爭議,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和決定權。本資料內容並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不就本資料資訊及資料的準確性、恰當性、完整性或有效性作出任何擔保、聲明或保證,並明示不為該等資訊及資料的錯誤或缺失承擔責任。另外,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可不時自行酌情更改、刪除或取代在此間提供的資料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