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報直擊

財報PK|比亞迪、特斯拉,誰是王者?

作為國內和全球電動車兩大巨頭,比亞迪和特斯拉一直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王者地位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隨著三季報披露結束,兩家公司經營狀況和未來前景有了新變化。


綜合來看,兩家電動車巨頭季報對比評估結論如下:

經營能力:銷量,比亞迪>特斯拉;營收,特斯拉>比亞迪 ;
盈利能力:毛利率,比亞迪>特斯拉;淨利率,特斯拉>比亞迪;
研發投向:硬體投入,比亞迪>特斯拉;軟體投入,特斯拉>比亞迪;

風險提示:比亞迪負債率偏高,高端化戰略存不確定性;特斯拉應對造車新舊勢力圍追堵截,盈利面對挑戰。


經營能力PK:比亞迪銷量領先,特斯拉險守營收冠軍


銷量、營業收入是衡量車企最直觀的經營指標,在目前新能源車跑馬圈地提高市場佔有率的激戰中,最能體現車企綜合競爭力。


三季度比亞迪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創新高,達到82.2萬輛,同比增長52.9%,環比增長17.1%,坐穩全球第一位次。而同期特斯拉全球銷量43.5萬輛,為比亞迪銷量的53%,銷量同比增長26.5%。銷量和增速均不及比亞迪。

與此相對應,在總營收方面比亞迪距離追平特斯拉,僅一步之遙。以往比亞迪受限於“單車低定價”,總營收尚與特斯拉有很大差距。但三季度比亞迪依靠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實現了營業收入1621.51億元,進一步收窄和特斯拉的差距(特斯拉同期營收為233.5億美元,約合1706.89億元人民幣),距離反超僅一步之遙。


(資料來源:Wind)


2023年新能源車賽道捲入價格戰。為何比亞迪能成功突圍,在不犧牲利潤的同時,仍舊跑出高銷量、穩坐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座次?

業內認為,“爆品”新車銷量強勁,以及海外市場擴展迅猛是兩個重要原因。

比亞迪2023年推出了漢、唐、秦、宋、元等多款主銷車型的2023款冠軍版,產品力和性價比拉動主銷車型銷量步步提升:2023年1-9月公司共銷售新能源車207萬輛,年化增速76%。

高端車型拓展方面也有突破性增量,騰勢D9已經連續7個月銷量破萬,穩居30萬以上MPV市場銷量第一名;仰望U8豪華版已經正式上市,定價達到了109.8萬元,並將于十月下旬開啟交付,產品矩陣“向上突破”帶來的品牌推力也帶動了基本盤銷量。

比亞迪三季報銷量超預期,第二個重要原因是其在海外市場“超能打”。公司2023年1-9月累計出口14.55萬輛新能源車,同比增長超500%。隨著國內新能源車產業鏈配套進一步完善,成本進一步下降,依託這一巨大國情優勢的國內各路車企也將在海外市場獲得“更能打”的競爭優勢。

而特斯拉方面,2023年的整體競爭策略遇到短期“腸梗阻”:一方面,引燃價格戰之後,特斯拉的產能卻沒能有效配合跟進佔領市場。從銷量來看,2023第三季度特斯拉實現汽車交付43.5萬輛,同比增長26.5%,環比卻下跌了6.7%,這主要受限於產線升級導致交付量環比出現小幅下降。產能爬坡結束後,預計情況會有所改觀。

同時,特斯拉引燃價格戰,也給自身造成營收壓力。三季度總營收233.5億美元,約合1706.89億元人民幣,這一戰績略低於市場預期的241億美元。


(資料來源:Wind)


兩強相爭不僅在營收和銷量方面陷入貼身戰,整體盈利能力方面也是市場關注的另一個熱點。


盈利能力PK:比亞迪毛利率反超 特斯拉淨利率雖減未敗


毛利率和淨利率是衡量車企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能夠直接反映出車企產品技術含量以及降本控費能力的高低。今年前三季度,在行業價格戰下,比亞迪毛利率實現反超,淨利率差顯著縮窄。

首先看毛利率方面,比亞迪憑藉規模效應、成本管控力以及高價位車型銷售占比的提升,在2023年前三季度將銷售毛利率提升到19.8%,創下多年來新高,並首次實現對特斯拉的反超。


(資料來源:Wind)


再看淨利率方面。去年兩者差距巨大,2022年特斯拉淨利率為15.41%,比亞迪淨利率為3.92%,兩者淨利率雖高達11.49個百分點。

今年前三季度,情況發生變化。點燃價格戰的特斯拉淨利率降幅較大,跌破10%至9.82%,而比亞迪淨利率則逆勢提升至5.29%,兩者淨利率縮小至4.53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Wind)


兩指標顯著變化,原因有二:

1)規模效應放大。比亞迪銷售持續放量,一方面帶來了單車折舊和攤銷的顯著下降,另外因為規模效應,也增強了公司對上下游企業的議價能力,這都幫助其毛利率反超特斯拉,淨利率實現快速追趕;

2)“應對價格戰的克制策略”。2023年新能源汽車掀起價格戰,比亞迪在10萬-20萬元區間具備穩固的市場地位,所面臨的市場競爭不強,因此並未採取激進措施犧牲利潤以換取銷量。

再關注競爭對手特斯拉。

雖然面對勁敵,但特斯拉在盈利能力指標上仍然保持遠高於同行的優勢,這與其直營店的銷售策略,獨一無二的品牌力,爆品走量的產品策略,以及技術溢價密不可分。

首先是特斯拉採用的直營店銷售策略。相較比亞迪主要依靠經銷商的模式,特斯拉在銷售環節更少且更加集約。

此外,特斯拉依靠其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和良好的口碑,堅持不做廣告,節約了大量的銷售費用支出,對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具有明顯貢獻。

另外,特斯拉集中爆款的產品策略也發揮著作用。目前,特斯拉產品序列包含Model 3/Y/X/S,其中3/Y價格區間為30萬-40萬元,是核心產品,依靠單一車型下的高效率量產,特斯拉暢銷全球,除中國外、在歐、美等地區也佔據較高市占率。

最後,特斯拉更高附加值的技術也仍有溢價。特斯拉發佈4680電芯使得電池性能再上階梯,率先提出一體化壓鑄、CTC技術,改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除此以外,其全球領先的高水準智慧化駕駛系統也説明實現了溢價。

雙方在盈利能力方面的較量遠未結束,未來還要觀察各自在核心競爭力上的持續投入量。


研發投向PK:比亞迪重硬體輕軟體 特斯拉軟體生態“築高牆”


研發是保障車企具備長遠競爭力的最重要途徑,比亞迪對此投入可謂不遺餘力,但公司重硬體輕軟體,且在重資產領域高強度下負債率持續攀升並創下新高亦值得關注。

首先在三電領域,特別是動力電池方面,比亞迪自主研發刀片電池,大幅提升了電池包的空間利用率。

其次,比亞迪擁有國內首個汽車IGBT打造鏈條。

此外,比亞迪旗下的弗迪系、比亞迪電子、比亞迪半導體等公司助力公司在部分其他零部件中實現了自主掌控,整體產業鏈自主廣度以及研發投入力度均領先特斯拉。


(資料來源:Wind)


高投入下,比亞迪研發成績斐然。據日本專利調查公司Patent Result統計資料顯示,特斯拉從2003年到2022年累計申請專利共836項;同期,比亞迪申請專利數超過13000項,是特斯拉的16倍,其中電池相關技術占到了一半以上。


(資料來源:Wind)


然而,在硬體領域投入過大也有其弊端。

首先是資源有限下,軟體領域投入不足。今年3月,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將無人駕駛比做“皇帝的新裝”,令市場譁然。其次是在硬體重資產領域的大量投入,也大大增加了企業資金壓力。近兩年來,比亞迪資產負債率持續走高接近80%。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特斯拉在智慧駕駛方面的巨資投入,厚牆高築。目前,出色的自動駕駛晶片和智慧化系統,已成為特斯拉全球領先的核心競爭力,其在打造演算法+算力+資料閉環方面厚牆高築,領先國內頭部玩家。這在新能源汽車從上半場電動化過渡到下半場智慧化之際,顯得尤為關鍵。

另一項財務指標也透露出策略不同的結果:在比亞迪大幅投入硬體研發負債率創下歷史新高同時,特斯拉該指標卻不斷走低,幾乎降至比亞迪的一半。


(資料來源:Wind)


風險提示:比亞迪彎道超車仍存變數,智能化下半場特斯拉暫時領先


展望未來,智慧化為汽車帶來的科技感將消費者購車關注點由汽車的操縱體驗轉移至智慧化功能,車企開始將重點放在自研智慧化演算法上,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也從上半場的電動化轉入下半場的智能化。

特斯拉產品的智慧化重新定義了汽車的功能,汽車由傳統的移動載體逐漸演變至智慧娛樂空間;而比亞迪是伴隨我國汽車工業發展而逐漸崛起的代表車企,由於創新力的暫時短缺,在智慧化水準上稍有落後,未來競爭仍存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