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15日傍晚,京東集團公佈了2024年Q2財報。
本季度,京東營收2914億元,同比增長1.2%;經調整淨利潤145億元,同比增長68.6%[1]。營收符合預期,淨利潤則大超預期[1]。

(圖:京東集團2024年Q2業績概要 資料來源:京東財報及彭博)
值得注意的是,在Non-Gaap口徑下,145億淨利潤,是京東單季歷史最高值[1]。

(圖:京東曆季扣非淨利潤 資料來源:京東曆季財報 )
財報公佈後,京東美股一度漲超7%,收盤漲4.25%。

(圖:8月15日京東美股份時圖 資料來源:漲樂全球通)
那麼,這份財報到底好在哪裡?它能一掃京東此前的低迷嗎?
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京東的這份財報,主要有兩個亮點:
第一, 營收端,在電子產品和家電承壓的情況下,日用百貨、廣告、物流等業務表現均超預期。
第二, 利潤端,毛利率提升,推動公司淨利潤大增。
本季度,京東自營商品銷售收入2339億元,同比增速為零,整體並不理想。拖後腿的是京東傳統強項電子產品和家電,由於去年的高基數(疫情積壓導致)以及618促銷策略[3],本季下滑了4.6%,且不及彭博一致性預期。不過,家電不行,百貨來湊。 京東本季日用百貨增長了8.7%。

(圖:京東商品收入情況 資料來源:京東財報及彭博)
日用品的增長引擎是超市,京東在財報電話會議提到,超市業務本季實現了兩位數的同比增長[3]。
服務業務增長也尚可。本季度,京東服務收入增長6.3%,其中,平臺及廣告服務增長4.1%,物流收入增長7.9%。雖然這兩個增速都稱不上高增長,但他們都是小幅超越彭博一致性預期的。

(圖:京東服務收入情況 資料來源:京東財報及彭博)
說完營收端表現,我們再看利潤端。京東本季度利潤大增,投資者可能會懷疑,這是否是因為降本增效,還是說,京東的百億補貼[5]只是虛假的百億補貼?
實際上,京東本季度行銷費用達到119億,同比增速7.3%,行銷費用率從3.8%提升至4.1%[1],可見,它並沒有吝嗇在推廣上的支出,百億不知道,至少補貼是存在的。

(圖:京東行銷開支情況 資料來源:京東2024年Q2財報)
至於降本增效,也是存在的,本季度,京東一般及行政開支同比減少了9.6%,但這僅僅增厚了公司3億利潤[1],對集團淨利潤影響有限。

(圖:京東一般及行政開支情況 資料來源:京東2024年Q2財報)
京東利潤的來源,主要還在毛利率的提升。本季度,京東毛利率達到15.8%,同比環比均有顯著提升。

(圖:京東季度毛利率走勢 資料來源:京東曆季財報)
對於毛利率的增長,京東在財報電話會中的解釋是:
在大促季,我們通過供應鏈能力和有紀律的投入繼續提升價格競爭力,從而提高了毛利率[4]。
供應鏈能力好理解,而所謂有紀律的投入,就是京東把行銷,把百億補貼,都花在了刀刃上,通過精細化的運營,提高了利潤率。
最後我們再來談談股價,截至8月15日,京東美股全年仍下跌3.86%。而且,這還是在京東大力回購的情況下完成的,上半年,公司累計回購了33億美元,回購股票數量占流通股的7%。

(圖:京東美股走勢 時間區間:2023.12.28-2024.8.15 資料來源:漲樂全球通)
華爾街當下對中概股要求還是比較苛刻的,增利不增收的公司,往往沒有太好表現,所以,京東想憑藉這一份業績來扭轉股價頹勢大概也很難。
京東當下市盈率(TTM)為9.45倍,處於歷史的低位。而根據彭博一致性預期,以2025年的利潤算,公司的遠期市盈率低於8倍。

(圖:京東歷史市盈率 資料來源:Wind)
市場完全把京東當成藍籌股了,投資者需要的是耐心。如果公司能找到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股價很可能迎來大衛斯按兩下。
參考資料
[1]京東2024年Q2財報
https://www1.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24/0815/2024081500941_c.pdf
[2]京東各季財報
https://ir.jd.com/quarterly-results
[3] 華爾街見聞,《京東Q2電話會:全年收入增速力求超過中國零售銷售,長期利潤率目標保持在高個位元數》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24295
[4]華爾街見聞,《京東Q2淨營收同比增長1.2%,調整後EBITDA淨利潤同比增30%超預期|財報見聞》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7447758784251586&wfr=spider&for=pc
[5]新京報,《京東回應加碼百億補貼:美妝追加投入將不少於30億》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6827661910381164&wfr=spider&for=pc
內容支援:Yiwealth
免責聲明:
*本次財報季個股池選取標準:2024年二季度,納斯達克指數成交金額前10名股票及恒生科技指數成交金額前10名股票。
本欄目內容來自Yiwealth,僅代表相關平台觀點,並不代表我司的立場和觀點。
本資料內容及其資料並不構成任何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為售賣任何證券、產品或投資作出招攬、提出要約、意見或推薦,或對任何證劵、產品或投資的收益或是否合適提供法律、稅務、會計、投資意見或服務。閣下應審慎評估及評定任何投資的效益及風險,如有疑問,閣下應就此諮詢專業顧問。准投資者應進行所須或適當的獨立調查,包括評估所涉及的投資風險。本資料僅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內的使用者而設,所提供的資訊不得於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分發,並不應被視為在任何的國家、地區或司法管轄區中(為免生疑問,包括美國),對投資、產品或服務的邀請、要約、建議或招攬。非香港投資者有責任遵守其相關司法管轄區的所有適用的法律及法規。如有任何爭議,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和決定權。本資料內容並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不就本資料資訊及資料的準確性、恰當性、完整性或有效性作出任何擔保、聲明或保證,並明示不為該等資訊及資料的錯誤或缺失承擔責任。另外,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可不時自行酌情更改、刪除或取代在此間提供的資料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