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堂   >   投资课程   >   投资热话

黄金跑赢纳斯达克 现在还能买吗?

2024-08-20
兜兜转转,黄金又来到了历史高位,今年黄金为何这么猛,投资者还能参与吗?欢迎你留言、评论,与我们交流。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随着中东紧张局势的升级,黄金在本周一又迎来了一波大涨。无论是现货还是期货,收盘价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Comex黄金期货价格突破2500美元/盎司,如果折算成人民币,大约是575元/克。
全年来看,黄金期货累计涨幅更是超过了20%,这个走势,不仅远远跑赢A股港股,更是跑赢了纳斯达克,能与之一战的,似乎只有英伟达为代表的AI公司们。但浓眉大眼的黄金,可没有英伟达们那般的暴涨暴跌。
所以,投资者折腾来折腾去,还不如中国大妈买点黄金来的靠谱。
那么,黄金今年为何这么强?现阶段还能买吗?
今天,《涨乐掘金》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对于黄金上涨,我们认为有三层原因。
第一层,地缘政治引发的避险情绪。
黄金作为全球公认的硬通货,避险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你看到,伊朗报复以色列,黄金大涨;乌克兰反攻俄罗斯,黄金大涨;特朗普遇刺,黄金也大涨。世界越不太平,黄金就越活跃。
第二层,美联储的降息预期。
一般来讲,黄金和实际利率是呈现负相关的。这个也很好理解,如果存银行利率越高,你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就越大,毕竟,黄金并非生息资产,这也是巴菲特厌恶黄金的原因。
但在历史上,这种负相关并非总是成立。美联储2022年以来这轮加息周期中,黄金就没有下跌。毕竟,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有很多。
拿世界黄金协会负责人安凯的话说,这两年,黄金对高利率和强美元有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原因可能是,地缘政治因素盖过了其他因素。
但是,他同时也强调,金价并非完全对高利率免疫。在高利率环境下,黄金ETF是持续净流出的,今年上半年的流出量,甚至是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而如今,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黄金ETF资金流向出现了拐点,五月六月,连续两个月出现了净流入。
所以说,美联储的降息预期,一定程度上支撑了5月以来黄金的走强。那在此之前,黄金走强靠的是什么呢?
这就涉及到第三层——各国央行的买买买。
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最新统计,今年前6个月,全球央行增持了483吨黄金,同比增长5%,创历史同期新高。在此之前,2022年,全球央行增持黄金1082吨,创历史纪录,2023年,各国央行又增加黄金储备1037吨,为历史次高。
新兴市场央行依然是购买黄金的主力。今年上半年,土耳其央行增加了45吨的黄金储备,成为最大买家;印度央行则以37吨的购买量位居第二;中国央行位居第三,增持黄金约30吨。
各国央行买黄金,弥补了高利率下黄金ETF的流出,成为本轮黄金上涨的最大推动力。
那么,央行为何买黄金呢?
一部分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地缘政治避险。实际上,上半年黄金买的多的,好多是俄乌冲突周边的国家,比如土耳其、波兰和捷克。
另外更重要的,或者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美元信用的下降。
截至今年7月,美债规模已达到创纪录的35万亿美元。过去几年来。美国数次提高债务上限,以新还旧,导致美债占美国GDP之比超过了120%,远超60%的国际警戒线。
过去,美债号称是最具有流动性的“无风险资产”,现在则要打上一个大问号。不断提高债务上限,等于让国际社会共同承担其潜在风险。俄乌冲突后美国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等行动,也让各国央行担心,美元资产可以成为美国政府的地缘政治工具。
因为这种担心,各国央行加大了黄金作为贮备货币的配置。
从这个角度看,黄金的大涨,可以看作是各国央行对美元投出的不信任票。
说完黄金为何上涨,我们再来聊聊,现阶段黄金还可以继续投资吗?
这个事情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从短期来看,黄金是存在一些压力的。虽然全球地缘局势依然紧张,美联储也即将开启降息进程,但过去两年一直买黄金的央行,最近却停止了买入步伐。
比如中国央行,7月末黄金储备报7280万盎司,与上个月持平,这已是中国央行连续第三个月暂停增持黄金。
央行为何不买黄金了,可能就是觉得现阶段黄金有点贵了,无脑逢高买入或许并不划算。
但从中长期看,大多数机构依然看好后续黄金的走势。
高盛预测,在中国消费者,西方投资者以及各国央行的支撑下,2025年黄金将涨到2500美元/盎司。
花旗则预测,央行未来还将继续购金,到2025年,黄金有望站稳2700-3000美元/盎司的高位。
当然,无论高盛还是花旗,他们虽然看好黄金,但预测的上升空间在10%-20%之间,在经济学家洪灏眼中,这些都是小格局。
洪灏认为,本轮黄金牛市只涨了三分之一,最终可能会涨到大家都不相信的高度。
当然,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虽然黄金被叫做避险资产,但只要是资产,都有风险。毕竟,中国大妈2013年抢购的黄金,一直到2019年才得以解套。


本资料内容及其资料并不构成任何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为售卖任何证券、产品或投资作出招揽、提出要约、意见或推荐,或对任何证劵、产品或投资的收益或是否合适提供法律、税务、会计、投资意见或服务。阁下应审慎评估及评定任何投资的效益及风险,如有疑问,阁下应就此咨询专业顾问。准投资者应进行所须或适当的独立调查,包括评估所涉及的投资风险。本资料仅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内的使用者而设,所提供的资讯不得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分发,并不应被视为在任何的国家、地区或司法管辖区中(为免生疑问,包括美国),对投资、产品或服务的邀请、要约、建议或招揽。非香港投资者有责任遵守其相关司法管辖区的所有适用的法律及法规。如有任何争议,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和决定权。本资料内容并未经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