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堂   >   投资热话

美国消费大牌,正在被国货“平替”?

2023-12-28
在中国市场,为何美国大牌们开始“水土不服”,反被国货碾压?欢迎你留言、评论,与我们交流。

今天继续和大家聊聊正在被平替的消费大牌们。
在经济大环境较弱的形势下,从咖啡到零食,从化妆品到洗发水,中国消费者绝对会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在这一点上,美国消费巨头们的策略逐渐失算。
今年上半年,从星巴克、雀巢再到宝洁和欧莱雅等美妆巨头,营业收入增长均出现下滑且普遍不及预期。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其中,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星巴克营收同比下降1%至91.1亿美元,不及预期的92.4亿美元。同店销售额下降了3%,其中在美国的同店销售额下降了2%,连续两个季度下滑,而在中国的同店销售额更是下降了14%。星巴克CEO表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杂货店购买袋装咖啡。但实际这个解释非常牵强,如今袋装咖啡的“提神功效”在中国的养生氛围下格外“水土不服”,并且我国咖啡市场早已进入现磨时代。
上半年,主打袋装咖啡的雀巢收入增长率为2.1%,低于预期的2.52%,中国市场收入增长率为1.6%,低于预期的3.51%,而北美市场甚至出现了0.1%的负增长。对于雀巢来说,若不是走了宠物食品的小众路线,恐怕在Manner、M Stand等手冲市场的崛起下很难立足。
同理,国人对高端美妆的态度也开始了“品牌祛魅”,不再愿为品牌溢价买单。
全球最大美妆巨头欧莱雅,同店销售增长5.3%,较一季度9.4%的增速超预期放缓;中国在内北亚地区同店销售下降2.4%,降幅约为分析师预期的四倍。
还有在中国卖了36年海飞丝的宝洁公司,如今销售额仅增长了2%,远低于市场预期的3.4%,为2018年以来的最慢增速,大中华区的有机销售额下滑了 9%。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22个海外美妆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包括高端品牌贝玲妃与平价品牌elf。
整体上,虽然这些品牌都受到了消费疲软大环境的影响,但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则更需要结合国情来看。对于化妆品来说,2023年国货美妆市场份额就已经达到了50.4%,超过外资美妆品牌,这里面,“平替”理念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功效同样的面霜,消费者何不选择价格在两三百的珀莱雅,而选择上千块的欧莱雅呢?
通过提升价格来追求高端化,显然不应该符合国人精明务实的消费理念,被“平替”只是时间问题。据中国社科院7月发布的《2024中国护肤品消费趋势报告》显示,84.26%的消费者经常购买国货护肤品,94.93%的消费者认为护肤品“成分配方安全、科学”非常重要,74.73%的消费者在选择护肤品时都强调重视“有科学实验数据佐证”。如今国产美妆品牌如上海家化、珀莱雅、丸美、华熙生物等等都在积极抢占市场先机。尤其在短视频和直播崛起的当下,国货触达消费者的路径大幅缩短,国艺复兴、文化传承,这些都是国外大牌给不了的。
回到开头提到的咖啡品牌。对于星巴克来说,连锁店总净收入早在去年就已被瑞幸超越,“高品质”标签早被国人玩坏了,在9.9就能买到一杯咖啡的时代,何必花上几十块呢?对于雀巢速溶来说,90后和00后可能已经把他当成古董,只会在怀旧的份上偶尔尝试下。

本资料内容及其资料并不构成任何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为售卖任何证券、产品或投资作出招揽、提出要约、意见或推荐,或对任何证劵、产品或投资的收益或是否合适提供法律、税务、会计、投资意见或服务。阁下应审慎评估及评定任何投资的效益及风险,如有疑问,阁下应就此咨询专业顾问。准投资者应进行所须或适当的独立调查,包括评估所涉及的投资风险。本资料仅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内的使用者而设,所提供的资讯不得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分发,并不应被视为在任何的国家、地区或司法管辖区中(为免生疑问,包括美国),对投资、产品或服务的邀请、要约、建议或招揽。非香港投资者有责任遵守其相关司法管辖区的所有适用的法律及法规。如有任何争议,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和决定权。本资料内容并未经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