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即将扣动“降息”的扳机,股市会受益吗?哪些板块表现可能更好?欢迎你留言、评论,与我们交流。
美联储降息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
美东时间周二,美联储理事鲍曼表示,她对政策转向仍持谨慎态度,因为通胀仍然存在上行风险。作为美联储内部的鹰派,鲍曼女士依然“嘴硬”。
但是,市场却几乎认为9月降息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77%,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23%。加起来,降息概率高达100%。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1日发布的7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也显示,如果通货膨胀等经济数据走势继续如预期发展,美联储可能将在9月议息会议上降息。
所以,投资者是时候认真思考一下。如果降息来临,投资什么类型的资产是合适的?
在上期《涨乐掘金》栏目中,我们已经跟大家聊过,降息一定程度上能拉动黄金价格的上涨,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移步收听。
而对于美元或者美元存款等产品,显而易见是一个利空。实际上,当下美联储虽未正式降息,但已有部分银行下调美元存款的利率。投资相应产品的投资者需要注意。
不过,本期栏目我们重点想聊的,还是权益资产,也就是股票。
权益资产会在降息周期上涨吗?看起来逻辑是通的,因为美联储一降息,美债收益率下降,投资者对股票的预期分红收益率也会降低,这能支撑上市公司获得更高的股价。
另外,降息也能降低企业的借贷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拉动上市公司股价。
所以从理论上来讲,降息对股市是利好。但实际上,并非每次降息,美股都会涨。
海通策略团队把美联储降息分成了两类,一种是纾困式降息,另一种是预防式降息。两者的区别是降息之前经济是否出现了明显的衰退。顾名思义,纾困式降息常发生在经济出现明显衰退之后,降息的目的是为了刺激经济扭转衰退,它的特点是幅度大、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像一剂猛药,药劲很大。而预防式降息常见于经济衰退之前,目的是为了防止衰退,它的特点是降息幅度小,次数少,持续时间短。
事实证明,预防大于治疗。通过对1982年之后4次纾困式降息和5次预防式降息做分析。海通策略得出的结论是,股市在预防式降息期胜率较高,而在纾困式降息期大概率下跌。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可能是因为在衰退期,经济生了病,你出再多利好,用再多药物,但市场终究是一个气息奄奄的病人。而反观预防式降息,由于经济本身健康,叠加降息利好,所以市场会有比较正面的表现。
那么,这次降息,到底算纾困式还是预防式呢?
中金倾向于认为,这次降息是预防式的降息。虽然,7月份的失业率触及到了“萨姆法则”,但这可能是一个非常规因素。
首先,疫情之后劳动力供不应求带来了超低的失业率。而萨姆法则下,近三月的平均失业率比过去12个月的低点高0.5%就算是衰退。低基数下的失业率增长,似乎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不是所谓衰退。所以即便是萨姆本人,这次也否认了萨姆法则。
其次,本次失业率上升的一个原因是移民的大量流入。失业率上升,一定程度是因为劳动力供给增加所致,并非完全是需求不足。
最后,中金在本次失业率上升过程中也没有看到明显的经济恶化。
综上,美国这轮降息,更像是预防式的,也就意味着,市场在未来或许会有一个比较好的
表现。
不过,中金同时也表示,当下的美股,已经记入了一定的降息预期,所以短期哪怕降息的发令枪响起,也不建议增加更多仓位。但拉长时间看,在整个降息周期,美股表现还是可以期待的。
那么,哪些板块在降息周期的机会更大呢?
上面提到,降息之所以利好股市,一个原因是因为降息能够降低企业的借贷成本。那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认为,那些资产负债率较高,需要贷款经营的行业,会更受益这轮降息。
比如,创新药板块。创新药企研发周期长、投入大、费用高,前期非常依赖外部资金输血。当市场利率高企,意味着低风险投资收益较高,资金便不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去投资创新药等重研发的权益类资产。而随着美联储降息,市场风险情绪将被提振,创新药企的融资难度相对降低,更多资金将重新流入股票市场,这为创新药板块带来利好。
再比如,房地产板块。降息不仅降低了地产商的融资成本,也降低了购房者的买房成本。所以,地产板块算是一个对利率非常敏感的板块。实际上,在降息预期支撑下,美国地产巨头霍顿房屋近一年半时间里已经走出翻倍的行情。
科技板块其实也算是一个降息受益板块,因为很多初创公司也需要大额融资。鉴于美股7巨头在加息周期逆势上涨,所以在降息周期,投资者不妨多关注一些小型科技公司。它们往往对利率更为敏感。股价弹性也会更大。当然,个股风险也会更大,担心个股风险的,不妨关注一些小盘股指数。
另外,像特斯拉等汽车公司,一定程度上也受益降息。马斯克此前一直催鲍威尔降息,原因就在于,降息之后,消费者更有动力贷款,公司的车也能卖得更好。
短期来看,不论哪个板块,当前的股价都对降息有了一定的预期。但美股好就好在,它并非一个纯粹资金博弈的市场,它更看重的,还是降息对公司业绩带来的实打实变化。所以从长远看,降息交易大概率仍然是有效的。
本资料内容及其资料并不构成任何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为售卖任何证券、产品或投资作出招揽、提出要约、意见或推荐,或对任何证劵、产品或投资的收益或是否合适提供法律、税务、会计、投资意见或服务。阁下应审慎评估及评定任何投资的效益及风险,如有疑问,阁下应就此咨询专业顾问。准投资者应进行所须或适当的独立调查,包括评估所涉及的投资风险。本资料仅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内的使用者而设,所提供的资讯不得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分发,并不应被视为在任何的国家、地区或司法管辖区中(为免生疑问,包括美国),对投资、产品或服务的邀请、要约、建议或招揽。非香港投资者有责任遵守其相关司法管辖区的所有适用的法律及法规。如有任何争议,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和决定权。本资料内容并未经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