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堂   >   投资课程   >   美股期权

对冲与套利:如何锁定利润并规避风险?

2025-09-18
在金融市场中,所有投资者都希望「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而「对冲」与「套利」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两种高级策略。同样是利用市场工具来管理资产,两者其背后的逻辑和最终目的却大相径庭。到底对冲意思是什么?套利又是如何运作的?本文将为你深入剖析对冲原理,并解释这两种策略如何帮助你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规避风险和锁定利润。

什么是对冲?

对冲(Hedging)是一种抵销投资风险的金融策略。可以将它理解为为你的投资组合购买一份「保险」。进行对冲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赚取超额利润,而是即使发生贬值,损失也可以透过其他投资的收益来弥补从而保护本金和已实现的利润。

对冲的原理

对冲原理是一种限制投资风险的策略,投资者能朝相反方向波动的另一项投资来对冲一项投资。对冲通常涉及衍生性商品交易,当市场走势对你的主要持仓不利时,你在衍生品市场上的对冲头寸便会产生利润,这部分利润可以弥补你主要持仓的亏损,从而达到降低整体风险的效果。

对冲的例子

一个常见的股票对冲意思,是利用期权来保护股票投资组合。
对冲例子: 假设你持有价值10万港元的A公司股票,并担心未来一个月市场可能出现回调,导致股价下跌。为了对冲这个风险,你可以买入A公司的「认沽期权」(Put Option)。如果A公司股价真的下跌,你持有的股票会出现亏损,但你买入的认沽期权价格会上涨,其获利正好可以抵销部分或全部的股票亏损。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股票对冲操作。

如何对冲交易

1.使用衍生性商品:透过期货或选择权合约是规避风险的普遍策略。举例来说,若投资者持有一只股票并忧心其短期价格可能下滑,便可买入认沽期权。此举能保障投资者在特定价格卖出该股票的权利,利用期权所产生的利润来减轻股票下跌所造成的损失。
2.直接对冲:这是指对同一底层目标资产同时持有两个相反的头寸,以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这样,无论底层目标的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两个头寸的盈亏会互相抵销,从而减少整体风险。这种策略通常用于短期内希望锁定资产价值或规避市场不确定性的情况,但需注意交易成本和保证金要求可能影响净收益。

3.配对交易:涉及对两种不同但相关的资产进行多头和空头部位交易。交易的核心在于赌两种资产的相对表现,一种资产的收益抵销了另一种资产的损失。
4.避险交易:投资在市场低迷时期通常能保值的资产,如黄金,以抵销波动性较大的资产的风险。


什么是套利?

套利(Arbitrage)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策略,其目标是利用市场上短暂的「定价错误」或「价格差异」来赚取低风险、甚至是无风险的利润。投资者同时在不同市场买卖资产,利用价差获利。虽然价差通常较小且持续时间较短,但当交易量较大时,回报相当可观。然而,市场上存在大量高频交易商(HFT)参与套利,他们使用先进的算法和超高速交易系统迅速捕捉价差,导致这些套利机会通常在几毫秒内消失。因此,普通投资者实际能操作的套利机会非常有限,市场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减少了可利用的价差空间。

套利的原理

套利原理建基于「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即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任何相同的资产最终都应该只有一个价格。然而,由于信息延迟、交易地点不同等因素,市场偶尔会出现短暂的失衡。套利者正是利用这些瞬间的无效率,通过低买高卖来获利,这种交易行为本身也有助于市场价格回归均衡。

套利的例子

跨市场套利例子:
假设B公司同时在香港交易所(HKEX)和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某一瞬间,由于时差和信息流动,其在香港的股价折算成美元后为15.05,而在纽约的股价仅为15.00。套利者会立即在纽约以15.00的价格买入,同时在香港以15.05的价格卖出,从中赚取每股$0.05的无风险价差(需扣除交易成本)。


如何套利交易

1.发现价差: 利用先进的交易软件或算法,实时监控不同市场上同一资产的价格。
2.同时执行: 一旦发现有利可图的价差,必须立即、同时执行买入(在价格较低的市场)和卖出(在价格较高的市场)的操作,以锁定利润。
3.考虑成本: 确保潜在的价差利润足以覆盖交易佣金、税费和滑点等所有交易成本。

對沖與套利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还没开始投资?先开户操作更重要

与其每天关注市场消息、担心错过机会,不如现在就行动!从开设投资户口开始,迈出您的第一步。涨乐全球通覆盖港股、美股、A股、新加坡股等多市场行情、交易、基金、闲钱理财、机械理财、保险等专业金融产品与服务,以及包括交流圈、直播、课堂等社交、投教的多元互动体验。立即下载涨乐全球通 App和开户操作,开展你的投资之旅。

免责声明
本文章仅为投资教育目的,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力求信息准确可靠,但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保证,对因使用本文章引发的损失不承担责任。
本数据内容及其数据幷不构成任何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为售卖任何证券、产品或投资作出招揽、提出要约、意见或推荐,或对任何证劵、产品或投资的收益或是否合适提供法律、税务、会计、投资意见或服务。阁下应审慎评估及评定任何投资的效益及风险,如有疑问,阁下应就此咨询专业顾问。准投资者应进行所须或适当的独立调查,包括评估所涉及的投资风险。本数据仅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内的使用者而设,所提供的信息不得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分发,幷不应被视为在任何的国家、地区或司法管辖区中(为免生疑问,包括美国),对投资、产品或服务的邀请、要约、建议或招揽。非香港投资者有责任遵守其相关司法管辖区的所有适用的法律及法规。如有任何争议,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和决定权。本数据内容幷未经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