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9月29日訊,上證指數單周大漲12.81%,在一系列利好刺激之下,市場迎來了投資者們久違的熱情。上漲空間是否已確認打開?理應抓住哪些最熱方向?
本周十大券商策略,爲即將到來的這充滿希望的新一周交易指明方向。
大勢研判:
預期上修開空間,權重搭台成長唱戲。本周中國股市史詩級反彈,上證指數周漲幅12.81%,創業板指周漲幅22.71%。9月24日策略報告《反彈重點在低估值藍籌股》揭示了本輪行情的驅動與第一階段的交易重點。股票價格是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寬鬆的金融政策與積極的政治局會議,隱含决策者對經濟形勢的客觀分析,對經濟政策與資本市場態度迫切的轉變,這是股市預期上修的關鍵。理解本輪股市行情邏輯的重點幷不在經濟預期的大幅上修,而在于無風險利率下降推動增量資金流入,與投資者對風險前景預期的改觀與風險偏好預期提升;交易特點體現爲樂觀者定價推高股價。短期拉升後,對政策的樂觀期待依然會推高股市;參考2019年政策態度轉變的行情高度,上證估值仍有一定向上空間。權重股正在填平定價窪地,成交放大後權重搭台成長唱戲,超額收益將轉向成長股。
行情動力:
無風險利率下降,風險偏好提振。國泰君安在策略框架分析與路演中一直强調一點,國債利率幷不是中國股市的無風險利率,否則將難以解釋爲何利率持續降低但股指在過去低迷。股市的無風險利率是投資者持有股票的機會成本,當外部美元利率高企、國內實際利率與房貸利率居高不下,利率政策調整速度慢于總需求下降時,投資者持有股票的機會成本不降反升。因此,美國進入降息周期(點陣圖顯示至25E下降200BP以上),9月政治局會議要求“實施有力度的降息”,對推動中國股市無風險利率下降與增量資金的流入具有關鍵意義。而央行創新的互換便利與回購再貸款工具更直接指向股票成爲合格抵押品以及其成爲擴信用的重要新工具。但對股市而言,重要的是政治局會議表述中政策目標更加精簡明確,“既要又要還要”的多目標表態减少,聚焦促發展;政策態度的加力是推動人心改變、股市預期上修尤其是提振風險偏好的關鍵變量。
行情節奏與行業比較:先拉升後輪動,先藍籌後成長,决斷在年末。行情高漲也需要“冷思考”,在大國博弈與國內轉型要求下,經濟政策投向、財政紀律與金融監管或與歷史經驗大爲不同,而更聚集“長效機制”。因此我們判斷股市行情先拉升後輪動,先藍籌後成長,行情决斷在年末,看實際政策落地能否推動預期上修。9月24日我們推薦了低估值藍籌作爲第一階段的交易重點,後續我們建議將主戰場放在受益于無風險利率下降與風險偏好提振的板塊上:1)成交持續放大+幷購重組預期,推薦:非銀;
2)風險偏好提振,關注估值彈性:計算機/傳媒;
3)2025E預期穩定,估值調整較多的成長股,推薦:電子/汽車/通信/電力設備(電池)/醫藥,以及部分成長消費。
投資主題推薦:
1、金融科技。交易信心回暖,B端軟硬件升級和C端付費意願有望提升,看好證券IT/金融信創。
2、可選消費。增量政策發力擴內需穩就業,看好超跌醫療服務/醫美。
3、地産服務。政策强調地産止跌回穩,看好消費家居/中介和物業服務。
4、國資幷購。戰略新興優質資産重組,看好能源資源/公共服務等專業整合。
風險提示:政策不達預期、地緣政治衝突、需求超預期下滑等。
海通證券:中級行情機會在哪裏?
核心結論:
①政策組合拳立足實體經濟又兼顧資本市場,叠加前期股市處于歷史性底部,中級行情啓動條件已具備。
②每輪中級行情均有主綫,地産和消費支持政策是亮點,估值低、倉位低的地産、消費醫藥值得重視。
③結合行業分析師意見:關注地産優質企業、白酒和乳製品、港股互聯網電商和美護零售、運動景氣賽道以及醫藥優質標的。
策略:政策暖風吹拂,消費地産修復。本次A股放量大漲,主要是受益于前期宏觀環境轉弱下A股底部逐漸明確,以及本周政策積極轉向。
截至24/9/20,從估值、破淨率、風險溢價、股債收益比等多個指標來看,市場風險偏好和情緒已經處在大的底部區域。9/24國新辦新聞發布會打出“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組合拳,在貨幣、地産、股市等方面同時發力,極大地提振了消費者信心。目前宏觀基本面仍受地産消費拖累,後續隨著財政持續發力,將有助于提振基本面預期,推動股市中級別行情逐漸展開。
行業層面,當前地産、消費、醫藥行業估值和基金配置力度已處于歷史低位,幷且地産、消費領域是近期政策發力的重點。因此,在財政發力背景下地産、消費、醫藥等領域基本面有望逐漸改善,或成爲中級別行情中的主綫。
大行情下關注什麽標的?
關注地産優質企業、食飲的白酒和乳製品、批零的港股互聯網電商和美護零售、紡服的運動景氣賽道以及醫藥優質標的。地産: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的新定位明確,後續政策將采取“强供給側\强需求側”模式,此外央行釋放流動性將助力改善房企融資環境與優質公司表現。食飲:短期情緒改善與增量資金入市有望修復板塊估值,降准降息及消費刺激有望釋放消費潜力,加速白酒及大衆品需求改善。批零:政策傳導鏈路短、業績邊際改善斜率高的消費子板塊將有望更充分受益,其中估值角度港股多優于A股。紡服:消費基本面數據仍需觀察,但政策利好或爲板塊估值提供支撑,且投資風險偏好有所提升。關注優選運動景氣賽道與行業龍頭,回購&高股息或有望提供穩健回報。醫藥:增量政策持續推出,推動全指醫藥指數走勢,建議關注優質標的。
風險提示:財政發力進度不及預期,國內宏微觀基本面修復不及預期。
中信建投:哪些熱點有望繼續上漲?
近期熱點邏輯判別:從行業漲停數量來看,IT服務Ⅲ、多元金融Ⅲ、通信設備、汽車零部件、建築裝飾位居前五;從概念漲停數量來看華爲概念、人工智能、電子商務、ST板塊、新能源汽車位居前五。近期熱點邏輯上來看,光學光電子、化學製藥、化學製劑調整,新增多元金融、汽車零部件、通信設備板塊熱點。
從行業新高看中期熱點變動:過去40天內創250日新高個股數量長期位于行業前二十名的行業有:公路鐵路運輸、國防軍工、高速公路、化學製藥、銀行、電力設備、專用設備、港口航運、化學製劑、港口、環保、消費電子、通用設備、計算機應用、汽車零部件、化學製品、汽車整車、消費電子零部件及組裝、建築裝飾、能源及重型設備。
與過去一周相比,過去40天內創250日新高個股數量由二十名開外上升至前二十名的行業爲建築裝飾。
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全國層面不再區分首套房二套房,統一最低首付比例全部爲15%。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和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引導商業銀行將存量房貸利率降至新發放房貸利率附近,預計平均降幅在0.5個百分點左右。
中泰證券:如何看待9月政治局會議影響?
本周 A 股市場出現明顯放量上漲,上證指數本周累計上漲 12.81%,收于 3087.53點,深證成指累計上漲 17.83%,創業板指累計上漲 22.71%,其中周五單日上漲10%。本周市場出現反彈主要原因在于流動性預期好轉以及政策預期加强。
與本周二國務院金融委層面貨幣+部分金融政策所不同,9 月 26 日政治局會議重點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代表著高層級政策階段性重心的變化。參考歷史經驗,這種力度的政策重心變化往往會帶來月度及季度級別的中級反彈。就後續表現而言,地産及消費等後周期或是本輪主綫,券商與央企幷購重組將是本輪重要“題材”。
本次召開會議時點提前意味著當前穩經濟緊迫性較强。我國經濟問題一般在 4月,7 月以及年底會議中討論。前幾次在非傳統月份討論經濟問題均爲相對特殊時期,足見這次會議的分量和不尋常。
會議提到正視困難,努力完成經濟發展目標,態度有所轉變。9 月政治局會議對于經濟運行表述更加保守,且强調要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整體態度出現明顯轉變。另外,本次會議幷沒有提到“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而是要求“要抓住重點、主動作爲”,政策决心明顯上升。
需注意的是,本次會議更加重視經濟增長,但是幷非“08 年大水漫灌”。會議提到:“要全面客觀冷靜看待當前經濟形勢”,財政政策表述中更多的强調的是“三保”等“防風險”,都與 08 年 4 萬億前“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的表述,有著實質性區別。與職能部門政策相比,高層級政策最大特點是後續各個職能部門,各級部委都會全力跟進,密集推出一系列有“實效”的中級政策。因此,參考歷史上以上幾個階段,往往將帶來月度至級度級別的反彈。之後若數據出現明顯不及預期或者企穩迹象後,高層級政策基調可能重新發生變化。
就本輪反彈是否能够持續而言,當前需關注後續幾個重大事件的走向:
1)10 月底人大常委會,特別國債的增發力度是决定本輪行情高度的最關鍵指標。後續特別國債的增情况將直接體現本輪政策的力度,也將直接决定本輪行情的高度與持續時間。
2)11 月 6 日,美國大選的結果將决定出口鏈能否接力順周期。若特朗普上臺,則關稅加重以及中美地緣風險上升或導致出口鏈承壓;若哈裏斯上臺,則中美關係穩定或進一步推動出口鏈上漲。
3)12 月政治局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本輪中級反彈後續性質的演繹,有决定性影響。
投資建議
本次政治局會議後,政策重心相比之前出現明顯的調整。下半年後續政策或更加强調經濟增長,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就投資而言:
1、由于本次政治局會議核心是“重視經濟”,故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的周期、消費將是主要風格;
2、由于對地産的要求爲“對于商品房建設,嚴控增量”,故相對黑色金屬等地産鏈上游而言,地産股與下游的消費或將是最重要主綫;
3、本次會議重點强調幷購重組,使得央企幷購重組將是後續“指數搭台”後的最重要“題材方向”。
申萬宏源:“政策底”確立
短期貨幣、財政、資本市場政策連續催化,政策預期全面扭轉,經濟樂觀預期也開始發酵,市場指數快速上臺階。當市場演繹到了經濟樂觀預期發酵的階段,如果預期跑得太快,現實尚未跟上,市場行情難免鈍化。届時市場上漲的節奏可能切換爲强勢震蕩、板塊主題輪動的階段,不管如何,我們認爲節後市場賺錢效應可能仍較强。
這一次是“政策底”,因爲政策調整後,25H2有“業績底”的可見度明顯提升。“業績底”的來源是,需求弱改善、供給釋放壓力全面回落。“市場底”可能已經出現,當然,美國大選結果可能影響中期行情:如果全球進行哈裏斯交易,11月A股向上突破,出口鏈領漲。如果全球進行特朗普交易,25Q2可能是中期上漲行情的起點。
指數上臺階階段的結構,順周期 + 科技。順周期關注地産鏈、地産股,食品醫療,有色、煤炭;科技高彈性關注科創50和創50。板塊輪動階段,重點關注2025年有景氣拐點預期的方向,動力電池、科特估。二季報恢復,三季度可能延續改善的方向,電網設備、風電設備、創新藥。後續高股息可能跑輸相對收益,高股息的關注點轉向破淨高股息利用回購、增持再貸款做市值管理。
華西證券:A股演繹反轉行情,首配優質成長與消費
市場展望:A股演繹反轉行情,首配優質成長與消費。從924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到926政治局會議,我們看到政策的全面發力,風險資産明顯受到提振,股票市場流動性大幅改善。本次A股放量收復3000點,與2月初的市場形成了“雙底”支撑。回顧上一輪中級別的行情,大致分爲三個階段,目前僅處于行情啓動的1.0階段,估值和風險偏好是核心影響因素。926政治局會議定調後,後續各部委增量落實舉措將陸續出臺,政策將步入一段“蜜月期”,落地階段積極情緒仍有支撑。
以下幾個方面是近期市場關注的重點:
1)從924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到926政治局會議,政策層切實回應了市場關切,釋放出“政策全面轉向穩經濟”的信號。房地産方面,政治局會議表述從“防風險”到“促進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目前北上廣深、天津、海南部分地區仍有限購,預計未來這些城市放開節奏將加快;資本市場方面,從2023年7月政治局會議的“活躍資本市場”到今年7月政治局會議“提振投資者信心”再到本次會議的“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政策層對資本市場表達出更明確的重視;貨幣政策方面,9月27日央行降准降息落地;財政政策方面,政治局會議强調“保證必要的財政支出”、“要發行使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10月份是財政增量政策的重要觀察期,支持用途上或有擴充。我們認爲較大可能會向支持民生、提振消費、緩解地方債務、補充銀行資本等方面傾斜。
2)回顧上一輪中級別的行情,大致分三個階段。2022年11月,國內疫情防控放開,A股開啓半年維度的上漲行情。1.0階段,估值和風險偏好是核心影響因素,投資者對疫後經濟復蘇預期强烈,第一階段反彈持續26個交易日,反彈幅度11%,期間外資大幅流入,私募倉位也快速提升;2.0階段,前期政策效果開始顯現,經濟基本面數據好轉,A股估值快速修復後增量資金接力不足,市場呈現行業快速輪動的特徵;3.0階段,經濟基本面權重增加。2023年4月份通脹、金融、經濟數據轉弱,市場“强復蘇”預期弱化,因此指數逐步轉弱。
3)目前僅處于行情啓動的1.0階段,A股積極可爲。9月26日政治局會議定調後,投資者情緒明顯受到提振,股票市場流動性大幅改善,A股放量收復3000點,與2月初的市場形成“雙底”支撑。行情啓動的1.0階段,估值和風險偏好是核心影響因素,經濟基本面是慢變量。我們認爲926政治局會議定調後,各部委增量舉措將陸續出臺,市場風險偏好仍有支撑。
4)股票市場往往領先基本面反映,本輪一攬子政策落地有望驅動經濟基本面好轉。股市被稱爲經濟的晴雨錶,股票市場走勢也往往領先于宏觀經濟,歷次A股築底也一般是“市場底”領先于“盈利底”。本次政治局會議罕見的提前至9月召開,顯示出當下政策穩增長的緊迫性與决心,A股盈利底有望更加明晰。
行業配置上:關注受益于政策發力的大消費(食飲、汽車、家電、醫藥)、優質成長(智能駕駛、人工智能)、重組幷購主題。
風險提示:政策推進不及預期,企業盈利不及預期,海外經濟超預期衰退,海外流動性風險,地緣政治風險等。
廣發證券:本周重點變化:景氣度、擁擠度、流動性、估值
中觀景氣度:本周景氣度改善的方向主要在鋼鐵、有色金屬、鋰電、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漲價綫索明顯的有:上游資源品中的鋼鐵、煤炭、有色金屬和基礎化工,下游消費領域的食品飲料、醫藥生物和家用電器等。具體來看,根據Wind數據統計,上游資源品中,鋼鐵、COMEX黃金期貨價格、COMEX白銀期貨價格、銅價周環比上行,甲醇、天然橡膠現貨價周環比繼續上行。中游製造領域,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周均價環比上升,8月太陽能電池産量同比上行,挖掘機銷量同比上行,挖掘機開工小時數同比上行,工業機器人産量同比上行,金屬切削機床産量同比上行。下游消費領域,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上行,汽車、乘用車銷量同比下行,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産量同比上行,空調、洗衣機、冰箱、電視機、微波爐出口額同比上行,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同比上行。金融地産方面,滬深市場總成交金額周環比大幅上行,房地産行業目前需求仍然較弱,上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周成交面積同比繼續下跌。推薦關注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系列政策出臺後受財政資金重點支持的內需方向,包括半導體(國産替代)、機械設備等景氣成長類資産和銀行、煤炭板塊中的紅利資産;同時建議關注隨全球降息周期落地,景氣回暖的基礎化工、有色金屬等,以及出口優勢較强、海外營收占比相對較高的下游消費行業如新能源汽車、食品飲料、輕工製造等。
行業擁擠度:大金融情緒回暖。
估值:(1)根據wind數據,市場整體來看,本周A股總體及A股剔除金融估值擴張。其中,主板擴張幅度最大。(2)行業角度來看,本周PE(TTM)分位數擴張幅度最大的行業爲非銀金融、計算機、醫藥生物。PE(TTM)分位數擴張幅度較小的行業爲社會服務、有色金屬、房地産。(3)根據wind數據,本周股權風險溢價從上周3.29%下降到本周2.62%,股市收益率從上周5.33%下降到本周4.70%。
流動性:市場情緒被引爆,機構資金轉大幅流入。根據wind數據,一級市場方面,本周IPO規模爲28億元,前一周爲8億元。二級市場方面,本周南下資金淨流入43億元,上周淨流入54億元,交易費用108億元。投資者情緒方面,本周日度平均換手率爲1.61%,前一周爲0.99%;機構資金流入543億元,前一周流出15億元。本周限售股解禁346億元,前一周限售股解禁237億元,預計下周限售股解禁649億元。
風險提示:全球經濟下行超預期;海外政策及加息節奏不確定,帶來全球流動性惡化風險;中國貨幣及財政政策的出臺時間及形式不確定,經濟復蘇力度低于預期。
國海證券:如何看待本輪“政策大禮包”?
1、本次政治局會議較特殊,以往9月政治局會議鮮少涉及經濟主題,本次政治局會議在9月24日三部委宣布一系列重磅政策之後聚焦經濟、政策、資本市場等市場核心關注點,或意味著後續仍有大力度的政策落地實施。
2、從政策基調角度看,本次會議節前維穩和穩增長的意圖更爲緊迫,一方面總量政策力度明顯加大;另一方面,地産和資本市場政策的表述提前,針對性更强。
3、貨幣政策先行落地下財政表態更加積極,預示著下階段財政舉措出臺“打配合”的概率進一步提高,重點關注10月人大常委會調整預算的可能性,同時不排除“政策禮包”提前落地的可能性。
4、地産和資本市場均有新表述,地産首次定調促進地産“止跌回穩”,資本市場政策聚焦于“保險、券商等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和“公募基金”,政策方向更加細化。預計接下來會有更多“大招實招“推出,一綫城市限購放寬、資本市場細化舉措落地值得期待。
5、股票市場方面,四箭齊發夯實政策底。關注彈性品種+高股息,適當博弈順周期。彈性品種關注券商、計算機、軍工等,高股息關注銀行、煤炭;順周期主要關注非銀(券商、保險)、周期品(有色、黑色、石油化工、建材等)和消費(汽車、家電、白酒)等。
風險提示:對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國內經濟表現不及預期、中美貿易關係惡化、美國貨幣政策超預期收緊、國內産業政策不及預期等。
興業證券:近期市場的結構特徵
9月24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人民銀行聯合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政策;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國內政策積極發力,同時監管層對于資本市場呵護意願明確,近期投資者信心得到提振,市場交投情緒熱烈,A股迎來顯著上漲。
結構上,市場超跌反彈特徵顯著,食品飲料、美容護理、非銀金融、房地産、建築材料等行業漲幅居前。
民生證券:“又一次放開”:反彈是主基調
1 此前“以價換量”或已達到邊界。
2021年下半年以來,“去金融化”與局部的産能過剩兩者共同導致了價格下降和利潤萎縮。而這種“以價換量”和各主體不斷收縮資産負債表的情况演化到後期,已經出現了“量”受損的零星徵兆和風險:例如2024年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的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及廣東可支配收入增長慢于同期GDP不變價增速,意味著需求趕不上供給的增長,結果是全國包括北京、上海在內的5個省或直轄市出現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負增長,剔除價格來看也是如此,表明在“以價換量”到達需求-價格彈性已經很小的區間之後,最終也會影響 “量”。當需求不穩定,高頻經濟指標顯示生産也開始走弱:PMI生産分項繼續回落且低于50的榮枯綫,生産涉及面較廣的部分中上游材料的開工率回落,全年實現5%的目標難度有所加大,因此在9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强調“抓好三季度末和四季度經濟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對經濟目標的表述從過去的“堅定不移實現”到“努力完成”,表明决策層認識到了經濟真實現狀,最終孕育積極政策出臺。
2 政策意在放緩“去金融化”過程,保證經濟活動的運轉。
一方面是延緩過去債務擴張的居民主體“去杠杆”的過程:在居民資産分布較多的房地産上,央行表示將引導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平均50BP,預計减輕居民的利息負擔1500億元左右,9月26日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促進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若房價能够企穩將有利于居民修復資産負債表;在房地産市場以外,政策拓寬了另一個資産增值和“財富效應”的渠道——股市,9月24日央行宣布通過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鼓勵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加大入市力度,改善股市微觀流動性,9月26日政治局會議在上述基礎上特別提出研究出臺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則是加快政府成爲加杠杆主體的進程,9月26日政治局會議對財政政策表述是“加大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保證必要的財政支出……發行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在全社會資産負債表的調節以外,政策也聚焦于“收入”和“消費”等當期流量:實施收入調節,提高勞動報酬,激發低收入人群消費潜力的思路沒有改變。
3 未來修復的空間?類比幾個“放開”的時點。
我們尋找了4個過去影響經濟、社會生活的限制性措施放開的時點,匹配了4條邏輯下可以觀測的市場位置指標,測算了未來A股反彈的空間,結論是:如果單純類比過去相似情形的反彈漲幅,那麽後續修復空間已經不大,但如果以相對指標來進行比較,例如自由流通市值與居民持有M2的比例、中美市場之間的漲幅差异,那麽反彈空間還較爲充分,關鍵的區別和假設在于這兩個指標背後所隱含的居民加杠杆能力、意願,以及中美權益市場定價差异這幾個因素自2022年以來的趨勢性下行能否被政策扭轉。而這一趨勢扭轉需要觀察到進一步的約束放鬆,我們也梳理了一些可以觀測的路標:例如房價調控力度、居民入市門檻(比如融資保證金比例下調)、地方政府債務化解任務、中央政府加杠杆的“財政紀律”。
4 反彈是主基調,結構更加精彩。
在阻止價格和需求螺旋下行初期,受損的消費、製造業反彈較大是正常現象,隨後市場將再度向實物消耗回歸。(1)資源相關領域將獲得來自中國的需求改善,我們推薦:有色(銅、鋁、黃金)、能源(煤炭、原油)船運(幹散、造船、油運),其中,幹散對中國需求的敏感性更高。(2)金融板塊:銀行初現財政事權抓手的端倪;在非銀金融層面,政策支持産業轉型幷購,券商集中度有望提升,在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背景下,保險資産端配置的“資産荒”有望改善。(3)央國企和紅利,央行創設的資本市場互換便利、回購/增持支持再貸款與幷購重組,這些資源率先會更容易被經營穩定、信用較好的企業獲得。(4)部分製造業格局優化開始出現:家電、農化製品、商用車。
風險提示:1)宏觀經濟波動;2)地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