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課堂   >   投資熱話

單週史詩級暴漲15%,A股多頭又回來了?

2024-10-16
整體來看,本次政策組合拳既作用于經濟基本面,也作用于股票市場。

對股市而言,短期來看,一方面,巨額增量資金的直接投入,將顯著活躍市場流動性,有望打破長期震蕩格局;另一方面,隨著政策的持續加碼和對樂觀政策預期的强化,投資者信心得以顯著提升,有助于修復過度悲觀的預期,提振估值表現。但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的市場走勢顯然是情緒主導,儘管政策轉向的方向和力度比較明確,但基本面暫時缺乏顯著支撑,後續一段時間更多是市場預期與政策之間的博弈,需要重點關注12月的政治局會議對明年經濟的定調以及明年一季度經濟數據表現能否迎來真正回暖。

長期而言,政策組合拳的目的在于强化內需、提振地産,而這兩方面是當下抑制經濟表現的主要因素,目前看上層對政策加碼的態度明確,提振內需的决心堅决,所以未來隨著經濟增長動能的持續修復,基本面預期改善,也會更多地從分子端爲股市提供支撑。A股有望在短期完成二次築底後,迎來長期估值和業績的戴維斯雙擊。

隨著本周政策組合拳的來襲,當下海內外貨幣政策進入順周期階段,市場局面類似90年代日本。根據廣發證券的觀點,1995和1998年美聯儲兩輪降息周期開啓後,日本央行率先或同步開啓降息幷配合財政等政策組合拳。隨著日本政策的持續加碼,當降息力度足够大(日本央行政策利率顯著低于GDP同比增速),對內需的刺激效用開始凸顯(日本M1同比-M2同比開始觸底反彈)。此外,由于降息會逐步帶動美國經濟反彈,同樣利好日本出口。因此,1990年代美聯儲兩輪降息周期,日本基本面都迎來“內需+外需”雙重提振,(ERP下行、EPS提升)進而帶動股市反彈。


過去兩年,美聯儲持續緊縮的貨幣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國內政策加碼的力度,對于內需的提振效果相對有限。9月18日美聯儲降息落地後,9月24日國新辦發布會出臺密集政策,顯著降低了市場的風險溢價,隨後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明確力度加碼,圍繞“活躍資本市場”與“逆周期政策調節”相繼展開,未來基本面預期將得到顯著改善。因此,當下中美“政策底”共振已現,中資股將迎來反彈。

本周來看,經歷了快速上漲後,A股市場估值得到了一定修復,但從絕對水平看,滬深300指數的靜態PE僅12.3倍、上證指數僅13倍,而同期標普500爲28倍,日經225爲22倍,印度SENSEX30爲25倍,越南胡志明指數爲14倍,相對而言A股估值吸引力仍然明顯。

根據景順投資的觀點,未來隨著美元走弱及投資者尋求更高回報,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有望表現出色;預計投資者可能會從估值較高且擁擠的全球科技股向估值更便宜的新興市場輪動,依據相對估值測算,A股在當前基礎上仍有逾20%的上漲空間。從持續時間上看,考慮到中國市場發展勢頭强勁,目前的漲勢與2014—2015年的漲勢相似,當時的A股上漲持續了約9個月,儘管其後GDP數據有所放緩,但中國股市仍上漲近100%。

牛市初現關注什麽?
那麽在牛市拐點前期,哪些領域更值得關注?

根據國投證券的觀點,2024年雙底結構明確,年初流動性危機衝擊形成第一個底,當前政策組合拳加碼後市場情緒回升第二階段築底基本明確。

從A股歷史看,2012年、2015-2016年初以及2022年有過三次明確的雙底結構。通過對比,雙底形成一般具有差异特徵:第一個底來自基本面或流動性的突變帶來風險偏好的急劇惡化,對應市場加速下跌後的情緒修復反彈;第二個底則來自悲觀預期充分定價後的信心緩慢修復,這種修復的過程隨著宏觀環境和政策力度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歷史三次可比雙底形成後,市場反彈的持續時間和高度都有較大差异。

2015年-2016年初式雙底結構中,雙底形成後反彈主要由風險偏好和資金面改善推動,盈利預期修復滯後到2016Q3出現,2016H1呈現波動反復運動式反彈。

2022年式雙底結構中:雙底形成後反彈由防疫轉向叠加金融十六條,風險偏好和基本面同時大幅改善,內需解困是基本面核心,呈現大幅迅速的反彈修復。

整體來看,本輪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超預期加碼下,預計市場風險偏好和基本面都會迎來大幅改善,整體股市表現預計會更接近2022年的情况。

從行業選擇上,回顧歷史兩輪雙底後各行業的表現,根據國投證券觀點,在反彈後一個月的領漲行業中,缺乏鮮明的規律,但如果考慮到底部形成前的表現,行業層面則呈現出明顯的超跌反彈特徵。也就是見底前表現較好的行業,在底部形成後的漲幅偏低,而見底前跌幅較大的行業,則在底部形成後漲幅也更大。鑒于此,前期受壓制的消費類標的在市場情緒和預期的帶動下預計會有明顯修復,而以國有大行、券商爲代表的金融類標的可能也會有不俗表現。

從風格選擇上,回顧歷史三輪雙底後風格的演繹,在反彈後的一個月,穩定風格和順周期占比較高的中證500往往相對跑輸,無論是創業板指還是恒生科技的領漲,都體現出成長風格相對占優;且在短期,大小盤風格較爲均衡,2015年和2022年上證50和微盤股指數的表現較爲接近。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看法。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决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諮詢幷謹慎决策。我們無意爲交易各方提供承銷服務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資質或牌照方可從事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