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大環境較弱的形勢下,從咖啡到零食,從化妝品到洗髮水,中國消費者絕對會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在這一點上,美國消費巨頭們的策略逐漸失算。
今年上半年,從星巴克、雀巢再到寶潔和歐萊雅等美妝巨頭,營業收入增長均出現下滑且普遍不及預期。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
其中,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星巴克營收同比下降1%至91.1億美元,不及預期的92.4億美元。同店銷售額下降了3%,其中在美國的同店銷售額下降了2%,連續兩個季度下滑,而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額更是下降了14%。星巴克CEO表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雜貨店購買袋裝咖啡。但實際這個解釋非常牽強,如今袋裝咖啡的“提神功效”在中國的養生氛圍下格外“水土不服”,並且我國咖啡市場早已進入現磨時代。
上半年,主打袋裝咖啡的雀巢收入增長率為2.1%,低於預期的2.52%,中國市場收入增長率為1.6%,低於預期的3.51%,而北美市場甚至出現了0.1%的負增長。對於雀巢來說,若不是走了寵物食品的小眾路線,恐怕在Manner、M Stand等手沖市場的崛起下很難立足。
同理,國人對高端美妝的態度也開始了“品牌祛魅”,不再願為品牌溢價買單。
全球最大美妝巨頭歐萊雅,同店銷售增長5.3%,較一季度9.4%的增速超預期放緩;中國在內北亞地區同店銷售下降2.4%,降幅約為分析師預期的四倍。
還有在中國賣了36年海飛絲的寶潔公司,如今銷售額僅增長了2%,遠低於市場預期的3.4%,為2018年以來的最慢增速,大中華區的有機銷售額下滑了 9%。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有22個海外美妝品牌退出中國市場,包括高端品牌貝玲妃與平價品牌elf。
整體上,雖然這些品牌都受到了消費疲軟大環境的影響,但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則更需要結合國情來看。對於化妝品來說,2023年國貨美妝市場份額就已經達到了50.4%,超過外資美妝品牌,這裡面,“平替”理念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功效同樣的面霜,消費者何不選擇價格在兩三百的珀萊雅,而選擇上千塊的歐萊雅呢?
通過提升價格來追求高端化,顯然不應該符合國人精明務實的消費理念,被“平替”只是時間問題。據中國社科院7月發佈的《2024中國護膚品消費趨勢報告》顯示,84.26%的消費者經常購買國貨護膚品,94.93%的消費者認為護膚品“成分配方安全、科學”非常重要,74.73%的消費者在選擇護膚品時都強調重視“有科學實驗資料佐證”。如今國產美妝品牌如上海家化、珀萊雅、丸美、華熙生物等等都在積極搶佔市場先機。尤其在短視頻和直播崛起的當下,國貨觸達消費者的路徑大幅縮短,國藝復興、文化傳承,這些都是國外大牌給不了的。
回到開頭提到的咖啡品牌。對於星巴克來說,連鎖店總淨收入早在去年就已被瑞幸超越,“高品質”標籤早被國人玩壞了,在9.9就能買到一杯咖啡的時代,何必花上幾十塊呢?對於雀巢即溶來說,90後和00後可能已經把他當成古董,只會在懷舊的份上偶爾嘗試下。
本資料內容及其資料並不構成任何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為售賣任何證券、產品或投資作出招攬、提出要約、意見或推薦,或對任何證劵、產品或投資的收益或是否合適提供法律、稅務、會計、投資意見或服務。閣下應審慎評估及評定任何投資的效益及風險,如有疑問,閣下應就此諮詢專業顧問。准投資者應進行所須或適當的獨立調查,包括評估所涉及的投資風險。本資料僅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內的使用者而設,所提供的資訊不得於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分發,並不應被視為在任何的國家、地區或司法管轄區中(為免生疑問,包括美國),對投資、產品或服務的邀請、要約、建議或招攬。非香港投資者有責任遵守其相關司法管轄區的所有適用的法律及法規。如有任何爭議,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和決定權。本資料內容並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