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蝴蝶在華爾街扇動了翅膀,而後引發了一場東京颱風。新一輪金融風暴要來?投資者可以抄底嗎?歡迎你留言、評論,與我們交流。
近期,全球市場開啟了暴漲暴跌的蹦極模式。日經指數週一創紀錄大跌12.4%,週二又強力反彈10.23%。這一日ICU一日KTV的走勢,不禁令人想起了那個令巴菲特感到活久見的2020年3月,當時,美股連續熔斷,市場極度恐慌,最後不得不通過美聯儲的極限印錢模式,將市場從深淵拉了回來。
那麼這一次,金融風暴會再來嗎?為什麼這一輪風暴眼在日本?我們的港股和A股,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本期特別欄目,我們將主要探討這些問題。
先來說第一個問題,這一次,市場會像2020年3月那樣極端嗎?
我們認為,這種可能性比較低。
回顧2020那次金融風暴,始作俑者是疫情。當時,全球範圍的大規模封控,令投資者對經濟前景感到擔憂。
疫情到底將持續多久,經濟又將受到多大的影響?這些因素在當時都帶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而美股,當時處於“高處不勝寒”的歷史高位,獲利盤非常多。
你已經賺了很多錢了,而未來又看不清,那你的操作可能就是拋售,而當所有人一起拋售的時候,股災就來了。
那現在的情況跟2020年大跌前比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們看到,經過四年螺旋上升,美股又來到歷史高位,這個情況和2020年是差不多的。
但市場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卻跟2020年明顯不同。美聯儲未來基本確定降息,不確定的只是次數和節奏問題。在降息已定的情況下,投資者當下擔心的是衰退。
關於經濟衰退,雖然也面臨一些不確定性,但華爾街大行卻普遍認為,衰退的可能性並不大。
比如,德意志銀行高級美國經濟學家Brett Ryan就認為,雖然勞動力市場未出現強勁招聘的情況,但裁員情況沒有惡化,暗示經濟可能並未走向衰退。
高盛CEO也表態稱,美股回檔健康,美國經濟沒有衰退風險,美聯儲也不會緊急降息。
總體來講,今年市場的不確定性,並沒有2020年疫情那麼強烈。
而且,這輪美股上漲,納斯達克明顯跑贏道鐘斯和羅素2000,引領市場上漲的主要是美股科技7巨頭,而支撐7巨頭的主要是業績,尤其是AI驅動下增長的業績,英偉達、微軟、亞馬遜、穀歌、Meta的業績增長,都有來自AI的貢獻;而特斯拉和蘋果,雖然當下還沒有直接的AI業績增量,但資本市場卻已經將特斯拉自動駕駛以及蘋果智慧記入各自的股價了。
所以,一定程度上,美國經濟衰退對股市的影響力,可能還不如這些公司業績好壞帶來的影響。畢竟,股市的核心支撐還是公司的基本面,也就是公司的業績。
綜上來看,這一輪全球市場暴跌,可能不會出現像2020年那樣疾風驟雨的金融風暴。
當然,這不意味著市場已經就此企穩。如果就業資料繼續下滑,市場仍可能繼續進行衰退交易,套利交易的退潮也將繼續影響整個金融市場。
說到套利交易,我們接下來就來談談,為什麼這輪下跌的風暴眼在日本?
大家知道,日本長期實行零利率政策,這為很多投資者開展套利交易提供了土壤。
做套利交易的包含兩類投資者,一部分是日本國內的投資者,網上也把他們稱為“渡邊太太”,就是一些有錢有閑的家庭主婦,購買力相當於“中國大媽”,他們嫌日本國內利率低,就把日元兌換成美元,保守一些的購買高利率的美債,激進一些的則買英偉達等美股。由於這兩年日元一直貶值,渡邊太太們既能賺到美債或英偉達的高收益,也能賺到匯率的差價。
另一部分,則是巴菲特這類國際投資者。他們利用日本的低利率發行日元債券,獲取低息日元,然後購買日本股票。一定程度上,是國際投資者推高了日經指數近些年的股價。
因為錢是借來的,在日元貶值後,他們可以用更少的美元來還款,等於也賺到了匯率的錢。
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隨著日本央行加息,兩類套利投資者最近都吃到了苦頭。
隨著日本加息,日元升值,同時大洋彼岸英偉達等股價的下跌,渡邊太太開始考慮將美元換回日元,這進一步加快了日本升值。
日元升值對日本出口企業不利,所以日股大跌。
對於國際投資者,因為日本加息,套利成本提升,他們也大有結束套利交易的意向,於是賣出日股,這同樣會造成日股大跌。
所以,日本股市原本並非國際投資者的主戰場,但由於它存在套利交易,所以不小心成了這波殺跌的風暴中心。
日股接下來的表現,取決於日本央行的動作。從日本央行的表態看,在日股經歷週一大地震後,它暫時“認慫”,表示不會貿然加息。這也是日股持續兩天反彈的基礎。
最後我們再來聊聊港股及A股。
在本周金融地震中,港股和A股總體是置身世外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今年美股和港股創新高的時候,港股和A股始終在低位徘徊。別人大跌的時候,我們是沒有下跌的空間的。
另外,在美聯儲降息背景下,海外資金也可能流向估值較低的香港和A股市場。
根據工銀國際的統計,1983年以來的歷次美聯儲降息階段,恒指平均漲幅為22.0%,累計漲幅264.2%。無論從平均漲幅還是累計漲幅來看,均高於加息週期。
興業證券也表示,此前過度擁擠的做多美國大盤科技股策略已出現短期反噬,這將驅動海外資金,特別是亞太資金重新配置港股。
所以,當下全球波動性加大的時刻,中國資產一定程度上成了“避風港”。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港股和A股要漲起來,除了海外資金回流利好,更重要的,可能還是要拿出更亮眼的基本面資料。
本資料內容及其資料並不構成任何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為售賣任何證券、產品或投資作出招攬、提出要約、意見或推薦,或對任何證劵、產品或投資的收益或是否合適提供法律、稅務、會計、投資意見或服務。閣下應審慎評估及評定任何投資的效益及風險,如有疑問,閣下應就此諮詢專業顧問。准投資者應進行所須或適當的獨立調查,包括評估所涉及的投資風險。本資料僅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內的使用者而設,所提供的資訊不得於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分發,並不應被視為在任何的國家、地區或司法管轄區中(為免生疑問,包括美國),對投資、產品或服務的邀請、要約、建議或招攬。非香港投資者有責任遵守其相關司法管轄區的所有適用的法律及法規。如有任何爭議,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和決定權。本資料內容並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