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的反壟斷官司敗訴,卻反手把蘋果也拉下了水,這會對蘋果造成多大影響呢?歡迎你留言、評論,與我們交流。
事情的起因是Google的反壟斷官司塵埃落定,8月5日,美國法院給出了裁定,認為Google搜尋引擎確實觸犯了美國反壟斷法,這起案件是美國二十多年來最大反壟斷案。穀歌這十幾二十年來,在搜索市場中如日中天,這下它的“王座”可沒那麼穩了。
這次反壟斷案中,蘋果成了另一個苦主,因為穀歌的“王座”有蘋果的一份功勞,現在清算的時候到了,蘋果自然也要被牽連。
為了獲得蘋果的支持,Google還是挺捨得出血的。美國反壟斷法庭檔顯示,根據雙方協定,Google僅在2022年就向蘋果公司支付了超過200億美元,使谷歌成為iPhone,iPad和Mac上Safari流覽器中的默認搜尋引擎。
為了限制穀歌壟斷,法院不會允許蘋果繼續預設使用Google引擎,Google也就沒了重金“賄賂”蘋果的必要。這本來是蘋果穩穩吃得到的蛋糕,蘋果也幾乎沒為此付出什麼額外成本,也就是說這200億美元,與其說是營收不如說幾乎都是蘋果的稅前利潤。
如果論盈利能力,蘋果即使在世界範圍內也是最出類拔萃的那一小撮公司,但是就算是蘋果財大氣粗,突然丟掉這近乎撿來的200億美元,蘋果也肉痛不已。
200百億美元對蘋果來說,差不多占年營收的5%,這麼看起來這個損失沒那麼難接受,但是如果按照稅前利潤和運營利潤的占比看,蘋果分別損失了15%和17%,只能說這波蘋果虧得有點慘。
所以蘋果股價在八月5日開盤時直接向下低開了9個點,即使有抄底資金湧入,當天仍是收跌近5%。機構分析師認為,這起反壟斷案件對蘋果構成實質性風險,裁決結果令市場對蘋果的盈利產生了負面情緒。
但是,也並非所有機構的觀點都持悲觀態度,美國銀行認為,蘋果不太可能立即受到影響,最終的財務影響可能“有限”。因為Google還準備上訴,這場官司接下來可能變得曠日持久,用一個“拖”字訣,的確可以削弱對各方的影響,至少Google今年給蘋果的“站隊費”不太可能因此被耽擱。
另外,如果這個判決結果發生在過去,很可能市場判定為“蘋果損失了200億美元的營收”,但是今年的情況就有很大不同了。
蘋果公司在今年6月剛剛發佈“蘋果智慧”,將能聯網搜索資訊的AI聊天機器人集成進入Siri數位助手和其他軟體中。儘管目前成品尚未發佈,但不排除蘋果會自己推出搜尋引擎的可能,這最終可能會給公司帶來增長。
蘋果正在將OpenAI的ChatGPT融入到系統中,也有希望引入穀歌的Gemini聊天機器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可以將消費者引向Siri和AI,而不是網頁流覽器。這讓蘋果有機會與穀歌等人工智慧公司達成新的、非排他性的協議,而且不會被美國政府挑刺。
看起來,蘋果的確沒法像以前一樣,躺著從Google那兒把錢賺了,但是這樣的變故也可能讓蘋果發展新業務的信心變的更加堅定,賺錢的難度的確增加了,但是為蘋果帶來了些新的可能性,不排除蘋果因禍得福的可能性。
本資料內容及其資料並不構成任何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為售賣任何證券、產品或投資作出招攬、提出要約、意見或推薦,或對任何證劵、產品或投資的收益或是否合適提供法律、稅務、會計、投資意見或服務。閣下應審慎評估及評定任何投資的效益及風險,如有疑問,閣下應就此諮詢專業顧問。准投資者應進行所須或適當的獨立調查,包括評估所涉及的投資風險。本資料僅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內的使用者而設,所提供的資訊不得於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分發,並不應被視為在任何的國家、地區或司法管轄區中(為免生疑問,包括美國),對投資、產品或服務的邀請、要約、建議或招攬。非香港投資者有責任遵守其相關司法管轄區的所有適用的法律及法規。如有任何爭議,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和決定權。本資料內容並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