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課堂   >   投資課程   >   港股

香港歷次股災年份回顧:歷史崩盤給投資者的4大啟示

2025-10-09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股票市場經歷了無數次的牛熊更迭,從70年代的投機狂潮到近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每一次崩盤都為投資者帶來了血的教訓。回望過去,從歷史中汲取智慧。本文將帶您回顧香港股災的關鍵年份,分析其共同模式,並提煉出4大核心投資啟示,助您更沉穩地面對未來的市場挑戰。

香港歷次重大股災年份與事件回顧

1973年股災:「置地飲牛奶」狂潮後的崩盤

1970年代初,香港經濟起飛,股市進入前所未有的狂熱狀態,恒生指數在短短一年多內飆升超過6倍。市場上流傳著「只要買股票就能賺錢」的信念,甚至出現了「置地飲牛奶」(即用置地公司的股票當飲管喝牛奶)來炫耀財富的瘋狂行為。然而,在全民炒股的泡沫之下,因「假股票」事件及石油危機爆發,市場信心瞬間崩盤。恒生指數從1774點的高位暴跌至150點,跌幅超過90%,觸發了1973年的股災。

1987年股災:「黑色星期一」觸發的全球恐慌

1987年10月19日,美國道瓊斯指數單日暴跌22.6%,約5,000億美元的市值蒸發殆盡,史稱「黑色星期一」。當時的香港聯合交易所史無前例地宣佈停市四天,希望藉此切斷與外圍市場的聯繫。然而,這未能阻止崩盤的到來。10月26日復市當天,恒生指數單日暴瀉33.3%,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單日跌幅。這次股災讓監管機構意識到停市並非解決危機的良方,並促使了後來香港期貨交易所的改革。

H3: 1997-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引發的股災
1997年,由泰銖貶值引發的亞洲金融風暴席捲區內各國。國際炒家將目標轉向香港,大舉狙擊港元及期貨市場。在聯繫匯率制度下,香港金管局被迫大幅提升利率以捍衛港元,導致股市及樓市承受巨大壓力,恒生指數在一年內由高位下跌超過一半。這次香港股災的特點是,特區政府最終動用外匯儲備入市干預,成功擊退了國際投機者,最終成功穩定市場。

H3: 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雷曼兄弟崩盤的衝擊
由美國次按危機引發,並因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而全面爆發的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是全球一體化下股災的典型例子。投資者開始從世界各地的銀行和投資基金中撤資,香港作為開放的經濟體,無法在這場世紀金融危機中獨善其身。恒生指數從近32,000點的歷史高位,在一年內崩盤式下跌至約11,000點,跌幅接近65%。大量持有迷你債券等衍生品的投資者血本無歸,再次凸顯了系統性風險的威力。

2020年新冠疫情股災:全球疫情下的市場震盪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擴散,各國紛紛採取封城措施,全球經濟活動陷入停頓。對經濟衰退的極度憂慮引發了全球性的拋售潮,美股在短短十天內觸發了四次熔斷。港股亦不能倖免,恒生指數在一個月內急挫近25%。這次股災速度快、範圍廣,但隨後在各國央行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政策刺激下,市場也迎來了快速反彈。

為什麼需要了解過去崩盤?

了解歷次香港股災的年份和成因,可以幫助投資者識別市場泡沫的警號,理解不同類型的風險(如本地投機、全球恐慌、系統性金融危機),並在下一次危機來臨時,能以更理性的心態應對,避免因恐慌而做出錯誤決策。

香港股災共同特徵與崩盤模式分析

歷次股災前的市場徵兆

•資產價格急劇上升:在短期內出現遠超基本面支撐的非理性上漲。
•投機過熱與高估值:股市市盈率等估值指標遠超歷史平均,反映市場形成泡沫。
•高槓桿交易普遍:投資者普遍使用孖展(保證金)等槓桿工具,放大了潛在回報,也加劇了下跌時的風險。
•興登堡預兆:結合市場廣度和新高新低股數據異常,當市場呈上升趨勢或創下新高時,形成 52 週高點的公司數量應該超過經歷 52 週低點的公司數量。警告投資者市場正在失去動力,並準備反轉下跌,預警股災。

政策因素如何影響股災

政策是影響市場的關鍵變數。例如,1980年代美國為應對通脹而持續加息,是「黑色星期一」的導火線之一。1998年,香港政府的入市干預則直接扭轉了市場的走向。而2008年和2020年的股災後,全球央行的貨幣寬鬆政策則是市場能迅速復甦的主要原因。

從歷次「股災」中學懂的4大投資啟示

啟示一:警惕全民皆股的狂熱,避免在泡沫頂峰入場

媒體和坊間充斥著極度樂觀的言論,新手投資者大量湧入,往往是市場過熱的危險信號。1973年的香港股災就是最深刻的教訓。投資者應保持獨立思考,基於基本面分析而非市場情緒作決策。

啟示二:分散投資的重要性,切勿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建立一個跨行業、跨地區、跨資產類別(如股票、債券、商品)的多元化投資組合,是抵禦未知風險最有效的方法。當某一市場或行業遭遇重創時,其他資產的穩定表現可以為你的整體財富提供緩衝。

啟示三:建立長期投資視角,避免恐慌性決策

回看歷史,每一次香港股災雖然都帶來巨大衝擊,但市場最終都收復失地並創出新高。在崩盤時因恐懼而拋售,代表將賬面虧損變為實際虧損。而持有優質資產並堅持長期投資,才是穿越熊市週期的關鍵。

啟示四:現金為王,在股災中保留資本捕捉機會

每一次股災,既是危機也是機遇。當市場崩盤,大量優質資產的價格會變得極具吸引力。在投資組合中保持適當比例的現金或高流動性資產,能讓你在市場最恐慌時擁有「彈藥」,以較低的價格買入具長遠價值的資產。

香港投資者如何為未來可能的股災做準備?

定期檢視你的投資組合

定期(例如每半年或一年)審視自己的持倉,確保其符合你當前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避免單一持倉佔比過高,並適時鎖定利潤,將資金再平衡到其他資產中。

建立應急基金,避免在市況最差時被迫賣出資產

準備一筆足以應付6至12個月生活開支的應急現金。以確保在您面臨失業等突發狀況時,無需在市場低位被迫賣出股票來應付開支。

制定清晰的投資計劃與止損策略

在入市前就應想好自己的投資邏輯、目標價位以及可接受的最大虧損。制定清晰的止損策略,例如股價下跌15-20%便無條件離場,有助於在市場崩盤初期控制虧損,避免因猶豫不決而造成更大損失。

還沒開始投資?先開戶操作更重要

與其每天關注市場消息、擔心錯過機會,不如現在就行動!從開設投資戶口開始,邁出您的第一步。漲樂全球通覆蓋港股、美股、A股、新加坡股等多市場行情、交易、基金、閒錢理財、機械理財、保險等專業金融産品與服務,以及包括交流圈、直播、課堂等社交、投教的多元互動體驗。立即下載漲樂全球通 App和開戶操作,開展你的投資之旅。

免責聲明
本文章僅為投資教育目的,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力求資訊準確可靠,但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做出保證,對因使用本文章引發的損失不承擔責任。
本資料內容及其資料幷不構成任何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爲售賣任何證券、産品或投資作出招攬、提出要約、意見或推薦,或對任何證劵、産品或投資的收益或是否合適提供法律、稅務、會計、投資意見或服務。閣下應審慎評估及評定任何投資的效益及風險,如有疑問,閣下應就此諮詢專業顧問。准投資者應進行所須或適當的獨立調查,包括評估所涉及的投資風險。本資料僅爲香港特別行政區內的使用者而設,所提供的資訊不得于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分發,幷不應被視爲在任何的國家、地區或司法管轄區中(爲免生疑問,包括美國),對投資、産品或服務的邀請、要約、建議或招攬。非香港投資者有責任遵守其相關司法管轄區的所有適用的法律及法規。如有任何爭議,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和决定權。本資料內容幷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