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理財】港大華泰調查:港人傾向活期及定期儲蓄理財
香港居民疫情下家庭收入和儲蓄情況產生巨大變化,港大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聯同華泰國際發布報告,顯示不少香港居民均產生儲蓄焦慮感,其中35至55歲群組的儲蓄焦慮感最強烈。
報告指出,影響儲蓄焦慮感的主要因素為年齡,其次為淨資產規模。儘管持有淨資產超過300萬元的25至35歲且無餘款理財計劃的受訪者中,71%因認爲儲蓄不足。中心認爲,中青群組有較大的養家糊口的壓力,因此中青年資產規模雖然不低,但儲蓄焦慮感覺卻較高。中心建議,高流動性、低風險的理財產品較符合中青年群組的投資需求。
報告顯示,92.5%受訪者認爲現金理財重要;88.9%受訪者表示近期計劃進行現金理財;59%受訪者將現金作為主要的餘額管理方式。
報告指,受訪者以現金和銀行活期儲蓄(約59%)及銀行定期儲蓄(44%)、股票(27.4%)作爲主要理財管理方式,而區塊鏈資產(4%)、衍生品(3.8%)則較少納入餘款投資範疇。報告指,居民在選擇現金理財產品時,投資便捷(85%)、低風險(83%)和流動性高(79%)是首三要考慮的因素。
港大:受訪者對年化達1.5%-2%的產品最感興趣、創新型現金理財或產生替代效應
報告指出,受訪者並不滿意現有過低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如銀行活期儲蓄,僅有8.7%受訪者選擇年化收益率低於1%的產品。報告亦顯示,受訪者對於每月可贖回、年化收益率達1.5%(41%)及2%(38%)的產品表示青睞。
同時,有半數受訪者認為,創新型現金理財產品較銀行活期儲蓄更具吸引力,反映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香港市場引入創新型現金理財產品,或對傳統銀行儲蓄產生一定程度的替代效應。
港大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在今年6月至7月透過郵件及電話訊息等方式對超過1512名資產規模不同的香港居民進行調查,了解經歷新冠疫情後香港居民現金理財規劃的特質及投資偏好。
立即查看完整報告:香港居民現金理財偏好調查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